芷兰阅读之家

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 - 1 -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前风挡玻璃上的雨刮器忙碌地划动着,露出一个灰暗的扇形,透过扇形望去,脚下的道路笔直地通向广袤的原野。

“司机师傅,这条路也是以前犯人们修建的吧?”

“是啊,这条路叫作桦户道路,是犯人们用他们繁重的劳动建成的……哦,路右边刚刚经过的那棵高大的榆树您看到了吗?”

安田忙回头去看,但后车窗外只见一片乳白色。

“回来的时候您可得仔细看看呢。那棵树叫作‘回望之榆’,在桦户集治监服刑期满出狱的人,都会站在这棵树下回头眺望,想念那些长年从事艰辛的体力劳动的狱友,然后沿着这条路一路走向岩见泽,所以就有了这个名称。”

北海道的集治监,是专门用来关押被处以徒刑、流放刑以及终身监禁等重刑罪犯的设施,其中桦户集治监于明治十四年八月、空知集治监于明治十五年六月、钏路集治监于明治十八年九月启用。对被处无期徒刑的犯人,会在其腰部系以铁链,下连两条长二尺的铁链,脚踝各系一铁球,每个铁球重约三点七五公斤,用以防范犯人逃跑。由于桦户集治监是北海道最早的集治监,故驱使服刑犯人从事开垦以及修筑道路等重体力劳动即是由此开始的,包括伐采原始森林、搬运粗大树木、挖掘巨石、烧荒犁地等,经过一系列开发迎来最早的拓殖移住者。这样的开垦活动逐渐向更荒僻的地方扩大开去。

这是安田阅读着的宣传册页上的一段介绍。

炎炎烈日下,凛冽寒风中,囚犯们吃力地拽着沉重的铁锁、铁球,拉锯、挥斧,用铁锹砸碎冻土,铁链、铁球不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在这些身穿红色囚服的犯人中,有一位老画师的身影——安田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

出租车驶过石狩川大桥。桥下河水涓浅,原来河道到此有个弯曲,后改道而行,这里便成了旧河道。明治十四年那阵子,沿河边堤岸建了个泊船处,专门搬运集治监所需的物资,以至后来这个地方就被人叫作了“监狱码头”。

前方出现了一座低矮的山丘,山丘上林木密布。

“司机师傅,那座山叫什么山啊?”

“那个吗?那个叫圆山公园,是增毛山延伸过来的一部分。”

据书上说,为了防范囚犯越狱逃跑,桦户集治监特意选择在这里,前面是条湍急的大河石狩川,背面则是熊罴出没的增毛群峰,堪称是一处最理想的地方。

车子来到了月形町。不愧是北海道的谷仓地带,道路两侧坐落着一座接一座的农协专有大粮库。町内多门面大气的谷物批发店,零售店反而很少看见。

出租车驶入一条狭窄的道路,在道路的尽头,有一座旧时村委会似的老旧建筑,车子在它跟前停了下来。“桦户行刑资料馆就是这里啦!是用以前集治监的主楼改造的。”司机热心地介绍说。

眼前这栋木建筑由三座屋宇组成,呈“匚”字形,歇山式屋顶,大角度的陡斜屋顶是为了不使雨雪堆积,四面板壁因年久都已经变黑了。“匚”字形的正面入口安田只从照片上见过,仍保持着旧时的风貌。安田一下出租车,赶紧躲着雨,疾步走进资料馆。

右侧的服务窗口内坐着两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安田付了参观费,对方递过来一份参观指南似的东西,正是旭川的朋友赠送的宣传册页“历史之乡·月形”。

展示室非常宽敞,一个个展柜整齐地排列着。安田正蹑手蹑脚地走向展柜,忽然传来一个女声,原来是事先录制的广播讲解开始讲解了。

“各位参观者,欢迎光临北海道行刑资料馆参观,在此谨向您表示我们由衷的感谢!下面向各位介绍行刑资料馆的概要……”

广播声音很响,在安静的室内回荡开来。事实上,此时的展示室内只有安田一个参观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玉氏春秋 寒门女子科举图鉴 我靠充钱当武帝 末世大佬在六零活得风生水起 我妈想让我替她生孩子 锦绣医途之农女倾城 逆天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