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论理性与世纪毒杀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强大的设定时,可以通过完美的叙事表现来弥补先天不足,社会派比之本格派的最大优势即是于此。相反地,一旦拥有不同凡响的设定,加上叙事艺术的杰出演绎,必然会催生一部优秀的作品来,比如这部《圣女的救济》。本作在设定方面再次体现了东野在运用传统本格元素方面的创新能力,这次他将兴趣放在了日本推理作品中鲜见的毒杀诡计上。

我们知道,毒杀是古典本格推理小说的经典题材之一,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最后致意》中的短篇作《魔鬼之足》是公认的毒杀推理之组,欧美黄金时代的大师们差不多都尝试过这一设定,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一案多破”的《毒巧克力命案》(柏克莱著)和记载了最上乘心理毒杀手法的《绿胶囊之谜》(卡尔著)。因毒杀本身所具备的易操作、难发觉等特点,使得此种杀人手法最常为天性阴柔的女性和从事暗地活动的刺客、杀手所使用,这反映在推理小说中则为毒杀频繁地出现在女性犯罪小说和政治惊险小说中,相应地以毒杀为最主要诡计设定的也多半是女性推理作家,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创作毒杀推理小说多达十余部,其中就包括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多萝西·L·塞耶斯(以《强力毒药》最为知名)。对于作品中提及和使用的那些经典毒杀诡计,我们称之为“世纪毒杀”。

但是,客观现实最终还是将这一题材限制在了最小众的范围里。因为随着毒物学、刑侦学和法医学的不断进步,科技医疗水平的日渐提高,世界各国对危险品的流通渠道的严格监控,毒杀不得不逐渐推出历史舞台,也越来越少地被用在推理作品中。所以,尽管是在推理小说第一大国的日本,也甚少有作品注重毒杀,更罕见以毒杀为唯一诡计统领全局的长篇本格推理作品。我想,土屋隆夫的处女作《天狗的面具》应该是个例外吧,该作不但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经典毒杀,还“附赠”了一篇毒杀讲义,可这毕竟属于凤毛麟角。从这层意义上讲,超过三次地使用毒杀诡计的东野圭吾,则真的是日本毒杀推理小说领域殿堂级的人物了。

擅长化用本格推理元素、推陈出新的东野,早在自己1986年正式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毕业前杀人游戏》中就使用了毒杀诡计,其手法由于结合了茶道的雪月花之式而极尽繁复之能事。之后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毒杀出现在名作《白夜行》中,不管是小说还是日剧,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接下来就要说到读者诸君刚刚阅毕的本作了,不知道大家是否与我有着同样的感触,《圣女的救济》在毒杀诡计的创新性方面的价值是空前的,它之所以是“世纪毒杀”,其根本因素就是作品在毒杀的实现手法和背后动机上都下足了功夫,从而将这一古老的本格诡计赋予了新的涵义,而使之“焕发青春”的正是东野自《宿命》以来一直刻意描摹的人性主题。正因为其中的毒杀诡计不只是徒具古典况味的“推理博物馆藏品”,还观照、探勘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人类尤其是身处弱势的女性的深层悲剧精神,《圣女的救济》的贡献之伟大便完全对得起我们对东野的枵腹以待了。与《雪地杀机》之颠覆“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写法相似,本作也是在末尾处方始揭开“东野流”毒杀美学的神秘面纱。作者一改古典毒杀推理较多着墨“投毒者身份”(whodunit)的习惯,很快就将凶手锁定给读者知道,这时困扰警方的主要是“毒杀手法”或“下毒途径”(howdunit),而当厉害的汤川学介入其中予以勘察推理之后,却意外地抛给我们一个“奇怪”的说法:唯一的解答却是“虚数解”。意即“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从现实上来讲……凶手实施过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却是无限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其手法套路是可行的,但要实际行动的话,却是绝对无法办到的。”在这样的暗示之下,内海薰的探访询问和草薙的另线调查最终殊途同归,原来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玉氏春秋 寒门女子科举图鉴 我靠充钱当武帝 末世大佬在六零活得风生水起 我妈想让我替她生孩子 锦绣医途之农女倾城 逆天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