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55章 修治 (第3/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说八道了。

反正你能费尽千辛万苦找着了,在心理作用下,病情也好了一两分了;你若找不着,那自然就是全方“无效”的绝佳理由了。

其实民间之所以还有人迷信“药引子”,不过是对这一名词过分神化罢了。

以江春几年的行医经验来说,“药引子”虽然也有治疗作用,在传统的“君臣佐使”组方结构里担任着些用途,但最主要指的还是引经药,即有将药物引导归入经络、引药到达病之所在的作用。

比如风寒感冒鼻塞不通的,她就喜用葱白引药到鼻窍;胃痛不适的她习惯用大枣引入中府;咳嗽咽痛的就用桔梗载药上行至咽喉;至于男妇生|殖之病则必用川牛膝引药到下焦二阴……药引子名目繁多,端看医者个人怎用罢了,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毒|药,只有不会用药的医生。

中药材的用药种类繁多,光植物药一类中,就有根茎入药的、全草入药的、花入药的、果核入药的、藤蔓入药的、皮脂入药的……其入药部位不同,加工炮炙方法也就各异,她现在学的就是如何将果核类药物入药,且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

很多果核类药物均在夏秋日采摘,这几日倒是采收颇丰,采药人送来生药很多,她前几日才帮着老所长将木瓜给炮制完。

小小的木瓜,江春以前觉着只消将它切片晒干即可入药,不料在这时代处理起来还颇费了两分功夫:要先将采摘的木瓜洗干净泡入瓦缸内,冬夏用阴阳|水,这几日属春秋则是用温水浸泡足一个时辰,捞出放蒸笼内,加火煮沸,水汽上蒸半个时辰,拿出后才能切片晒干。

待学完了本草修治,还得学药材辨验,即现代的药材鉴定学了。尤其是对道地药材的鉴定,今后太医局考试亦是要考校的,像甚辽北的山参、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河南的山药、云南的三七、广东的陈皮、山东的阿胶这些都是常识了。

今日八月初八,是中秋前仅剩的两集了,农人皆紧着将攒了好多日的药材背来卖,换成钱了好采买过节货物。故收药的人手忙不过来,胡沁雪与徐绍都来了,只他们算熟手了,只需直接在前首辨验药材,江春则还未学到辨验,只能在柜台后修治,若有需买成药的她可以介绍一番。

她望着药臼里的杏仁神游起来,杏仁其实还分苦杏仁与甜杏仁两种呢。

她历来只知苦杏仁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具止咳化痰、润肠通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疾病。而甜杏仁味甘,性平,与苦杏仁一般皆能润肺止咳,只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而苦杏仁偏于苦泻,多用于喘咳实证。

药物功效是了如指掌的,只外形上却是区分不开的,“识病不识药”就是现代科班教育出身的中医师的弊端了。当初大学课时安排除了些必修的思想政治、英语课之外,本就被大打折扣的专业课课时还得一分为二,一半中医,一半西医,真正能花在中医上的时间不多,待毕业工作了这样的窘境只会愈发明显。

最简单的例子,有女病人两月未来月|经了,江春还未来得及给她号脉呢,病人就主动要求给她开黄|体|酮……她只能在心内默默吐槽一句:你是来看中医还是西医的啊?

边想边望着臼里的杏仁,凭肉|眼她自是区分不出苦甜的。不过……灵机一动,她四处望了一眼,见无人注意这边,方悄悄用手捻起小小一撮碎末,放舌尖上尝尝,虽无甚明显甜味,但绝对不苦,估计就是甜杏仁了罢。

因为杏仁内含有丰富的易挥发油脂,为防止“走油”,所以虽然杏子是端午就开始成熟了,但高原地带有“春燥”的气候特点,倒是不利于杏仁的保存,故多选在雨水较多、空气湿|润的六七月份来去皮去壳。舂碎了还得装进药缸里加盖保存,全年防潮、防虫、防走油变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玉氏春秋 寒门女子科举图鉴 我靠充钱当武帝 末世大佬在六零活得风生水起 我妈想让我替她生孩子 锦绣医途之农女倾城 逆天战神